前不久,某企业液氨储罐区
出现了这样的奇怪场景
企业将左侧在建的液氨储罐区
用蓝色铁皮板进行围挡
与右侧的在用储罐区分隔开
与此同时
有工作人员在左侧的储罐顶部
进行电焊和吊装等作业
经过现场交流
原来是企业为了不耽误工期
边生产边建设
最初在左侧安装卧罐底座时
为了方便作业施工
同时也为了避免频繁地办理动火作业票证
便用铁皮将储罐区分隔成了
建设项目区域和生产区域
安全风险视而不见!
随着工程的逐步推进,目前安装已经进入收尾阶段,仅剩储罐顶部的设备施工作业。无论是施工作业人员还是监护人员,都觉得此前已按照要求对动火作业区域进行了围挡,现在的做法并无不妥。
这样的作业方式显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。企业在施工初期,采取了硬隔离的方式,一方面隔离了施工区域,同时也隔离了储存可燃物料的设备。但随着工程的推进,作业面已经由地面上升到了储罐乃至储罐顶部,远高于之前搭设的铁皮围挡,铁皮围挡已经无法有效隔离可燃物。同时,企业对在储罐顶部进行作业时,对产生的电焊火花也缺乏有效的隔离措施,之前立起来的围挡完全成了摆设,施工时如遇右侧液氨储罐发生泄漏,后果不堪设想。
《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》
(GB 30871—2022)
明确要求对于动火点周围15米范围内有可能泄漏易燃、可燃物料的设备设施,应采取隔离措施。这里说的“隔离”不是立块牌子、围个围挡就完事了,必须能够保证动火作业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安全,要确保哪怕是一个火星,都必须控制在隔离范围之内,同时确保动火区域外的风险不会对附近的动火作业造成影响。因此,准确地理解标准,科学地执行标准,在隔离措施落实上不打折扣,才能保证风险管控效果不打折扣。
《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》
(GB 30871—202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