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次,管理观念未能与时俱进。很多人还存在“安全管理仅仅是领导的事、是安监部门的事情”的陈旧观念,未能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,未能充分理解“三管三必须”和全员责任制的深刻内涵。
首先,“十个替代”仍然存在,管理行为未全面落实。以口号替代重视,以标语替代宣贯,以签字替代培训,以台账替代现场,以会议替代落实,以文件替代执行,以痕迹替代卡控,以回复替代整改,以经验替代方案,以活动替代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。这“十个替代”,也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体现,是安全工作落不到实处的根源。
其次,“严”“实”作风缺乏,执行力层层衰减。抓工作重形式重流程,工作作风不严不实。上层风高浪急,搞得轰轰烈烈,基层风平浪静,干得冷冷清清,安全工作“上热下冷”,压力未能有效传递,存在慢执行、痕迹执行的情况。
第三,基础管理仍较薄弱,缺乏有效提升手段。技术管理不到位,安全技术交底存在走形式,工艺方案与实际做法“两张皮”,“层层转包、以包代管、包而不管、管而不严”的现象在有的生产经营单位十分突出,整体上给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管理风险。
认识决定观念,认识决定行为。所有问题的根源,首先都是认识上的问题。在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高标准、严要求下, 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安全工作的主体,其认识与理念必须与时俱进。
(1)一是以上级要求为行动纲领,提升理念认知的问题
首先,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。其次,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“十五条”硬措施。再次,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与相关要求。北京长峰医院“4·18”火灾事故目前已造成29人遇难,院长王某玲等12人被刑拘,火灾令人痛心,教训极其深刻。北京市成立事故调查组,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。安全工作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,否则就是一失万无。
(2)二是以管理体系为工作指南,提升管理标准的问题
一是构建合理的管理体系。做好顶层设计,构建好安全管理体系,形成“覆盖面全、操作性强、适用性广”的刚性安全管理标准,并予以实施,形成“制度管人、标准约束人”的长效机制。
二是明确各层级职能定位。明确层级职能定位,找准不同层级的角色,各自履行好对应的安全生产职责。总体上来说,上层要监督、下层要管理、基层要执行,构建起监、管、行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模式。
三是加强专兼职队伍建设。在目前的环境下,还是要加强专职人员配置,确保安全工作有人在操心。要从人员数量上要配够,从法律要求上要满足,从人员质量上要达标,通过新招录、优秀人员转录、提高待遇与晋升通道等方式引进人、用好人、留住人。
(3)三是以管理行为为工作抓手,提升运行机制的问题
一是严格刚性执行机制。要加强对党中央、国务院、上级单位决策部署刚性执行,对法律法规、标准规范的刚性执行,严禁“十个替代”,通过安全培训、监督稽查、指导帮扶等手段严格管理体系与管理标准的刚性执行。
二是强化安全奖惩机制。要建立正确的考核机制,加强安全奖惩,运用好激励原则,对于执行好的单位与个人进行奖励,对于执行不好的单位进行惩处,整体上实现“奖罚均衡”,千万不敢重罚轻奖或只罚不奖,防止“军心不稳、士气不高”,“最后一公尺”出现问题。
三是系统解决基础问题。要针对安全职责未系统落实,工艺技术方案针对性不强,承包商安全管理老大难,事故事件掩盖不报等典型问题、突出问题、共性问题要专题研究、系统解决,达到“抓好一个、解决一片”的目的。
虽然目前来说,安全生产工作还处于爬坡过坎期,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,还是要树立正确的认知、保持积极的态度、实施切实的行动,以落实责任为基础,以配置投入为保障,以提升条件为核心,以强化管理为手段,做好安全生产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