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理想的角度来说,当然是千斤重担大家挑,人人头上有指标。好多人在讲话、写文章的时候都说:不要搞消防一家包办,消防不是保姆。从以往来看,消防这方面,发文件,开会,让别人去干消防,但是效果往往并不是太好。最后的结果,大部分就是热热闹闹呼隆了一圈,上了电视、拍了照片,最后这活儿还是会回到消防自己家来。为啥会这样呢?大概是,这些部门,没有管消防的机构,也没有管消防的人,他们很不专业,他们对消防工作的部署,基本是开开会、发发文件、传达一下,如果真要去现场检查,或者要去对下面搞个培训,他们搞不了,只能再回来请消防的人。还有些,他们也不想干消防,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谁会给自己找麻烦呢。那么,这个问题怎么解决?消防在这里面,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定位,应该怎么抓综合监管?这些问题我确实也没怎么想清楚,最近,泉州消防做了些事情,或许能够引起一些思考和讨论:
抓安全生产,要党政同责,但党的责任在哪?这在很多地方是没有界定的,泉州市发了个文件,明确了各级党委、政府、6个党委组成部门和31个政府部门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,也就是说,各级党委、6个党委组成部门,都明确消防责任了。
泉州市的消防安全委员会,和别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,一把手市长是主任,市委、市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成员。同时,市消防安全委员会搞了个消防工作和火情研判“双预警”机制,每季度研判全市火情、调度各地各行业领域防控落实,形成了“书记市长点题调度、部门局长专题汇报、行业挂钩包片督导”的这样一种新机制。还有就是,这个消防安全委员会是到乡镇街道级别的,就是,有市、区县、乡镇街道三级消防安全委员会,全是一把手。
乡镇街道这一级,由机构编制部门明确了500余人的专职消防工作人员,其中有70余名是专门增加和定向使用的事业编制。消安委成员部门不会干,消防机构就想办法搞培训,分行业制定检查清单、火灾风险自查指南和消防安全检查指引,主动指导行业主管部门牵头采取“行业+消防+专家”治理模式。同时,加强考核,加强火灾事故延伸调查,谁有责任,就向一把手汇报后打谁的板子。
从了解的情况看,消防部门是定位在给党委、政府当参谋出主意的角色,通过党委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,解决了谁有责任、干什么的问题,解决了不会干、不愿意干的问题,解决了有人干的问题。当然目前消防监管如何落地,如何做的更有成效,在很多地方还在进行广泛探讨。靠山屯认为,消防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,都要站在党委政府的角度去思考,要为群众服务,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。人民满意是最高标准。作为消防部门,抓住关键重点,注重性价比,自己要带头认真干,也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,领导着、指导着、团结着、推动着大家一块儿干,要巧干更要实干。也许这就是我们共同期望的模式,希望有更多的地方探讨、落实,取得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