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普遍比较低,基层比较薄弱,管理人员的安全观念还比较落后,一旦这个安全模式稍微复杂了,他们就接受不了。就比如现场要定置化管理,要搞5S,要搞安全标准化。更不要说要让他们风险辨识,风险管控了,完全就是蒙圈了。
对于如何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都没有思路,或者说思路比较的混乱,那今天我们就来理一理安全工作的思路。
为什么大家对于安全工作会思想混乱,安全工作开展的非常盲目,不知道该如何下手?
首先,这个当然还是自己知识储备不够,能力欠缺的原因,打铁还需自身硬才行
既没有安全管理知识,也对技术不熟悉,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下嘴。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管理,也不知道该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。
这个大家需要自己努力好好学习一下。管理方面多看看安全生产法,这个就是个安全管理知识的大纲。技术方面可以看看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教材,或者找一下重要的标准规范。通过自己的学习,知识能力的问题都是可以快速的弥补上来的。
其次,本身当前安全的规定要求就比较混乱,安全监管模式一直就没有固定,所以自然下面的人也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。
我们通常说的安全管理思路,安全监管模式主要有这么几类
一是基于法律法规,以安全生产法为代表的法律法规体系
二是基于各项标准规范,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
三是就要严格的监督执法,开展安全大检查大排查
四是要以风险管理为核心,对应的就是创建双重预防机制。
为什么现在大家感觉到安全管理工作十分的混乱,因为我们现在的安全管理模式都有,全部都交织混合在了一起。既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,又要开展标准化的现场管理,还要安全生产专项排查整治,最后还想要事前防控,构建双重预防机制。
这些思路其实都是正确的,想法理念都非常好,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,预防生产安全事故,提升安全管理水平。
可问题是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普遍比较低,基层比较薄弱,管理人员的安全观念还比较落后。
也就是说,他们只能接受非常基础原始的东西,就比如说要注意安全,要带好安全帽 ,要配备灭火器。一旦这个安全模式稍微复杂了,他们就接受不了。就比如现场要定置化管理,要搞5S,要搞安全标准化。更不要说要让他们风险辨识,风险管控了,完全就是蒙圈了。
所以我们看到,当前我们的安全管理思路比较混乱,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太想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了,想法有点超前,步子有点太大,以至于很多人的思想都跟不上,很多企业的管理也都跟不上。
对于安全管理人员来说也会面临这样的困惑,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发力,哪些方面去努力才能做好这个安全管理工作。
想干点有实际意义的事,但好像啥也干不了,按照既定的方法来似乎都是例行公事,应付差事,根本就体现不出什么价值,也没有多大意义。
建议大家还是在既有的规则上先完成任务,先适应规则。然后再去想着怎么去改变,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,逐渐的去影响他人,改变规则。当你足够优秀足够专业了,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去执行。在此之前,还是要听话,忍受当前这种比较混乱的思想局面。
书本介绍-揭示违规的“心理经济学”
今天我们来讲一本内容非常精简的书,是国外的经典安全读物,生活中的差错,副标题从小失误到大灾难。作者从自己生活中的一个小失误,往咖啡壶里倒猫食这一行为进行分析,揭示了生活中心不在焉现象的普遍性,也对作业中违规行为的心理活动进行了剖析,总结出了违规的“心理经济学”。这些失误和差错都是无法避免的,只是有些无关紧要,有些却酿成了巨大的灾难。如何搭建多层事故防御系统,有组织有体系的层层防护,这个才是需要重点思考的,而不是总是盯着个人失误不放。
文章来源于安全小锅